Posted on: December 27, 2021 Posted by: 敏敏 Comments: 0
先知穆罕默德生平系列

بِسْمِ اللَّهِ الرَّحْمَٰنِ الرَّحِيمِ

先知穆罕默德(ﷺ)悄悄地开始,向家人和一小群朋友讲述他所受的启示,随后,他们成为踊跃和和蔼可亲的追随者,因为他们相信他(ﷺ)是被期待已久的阿拉伯先知。但穆罕默德(ﷺ)意识到,大多数 “古莱氏” 人几乎不可能接受这一点。过去的真主使者们,都是一些大人物,或社会的奠基人,有些甚至在众人面前行使了奇迹。
故此,大部分的阿拉伯人会质疑,穆罕默德(ﷺ)如何能与摩西或耶稣相提并论呢? ”古莱氏”人基本上是看着他长大的;他们看着他在市场上做生意,像其他人一样般的吃喝。他们抛弃了许多 “穆鲁瓦” (是指游牧民族的侠义精神,包括对部落的忠诚、有勇气、忍耐、慷慨和对祖先的敬畏、等等) 的价值观,但只保留了其精英主义、贵族的观点,并期望真主能从更显赫的氏族之中,选择出身名门的先知,而不是选取 “哈希姆” 氏族的一个孤儿。

当先知穆罕默德(ﷺ)告诉他们放弃自以为是的生活模式,从而可能违反了他们的祖先一直以来的做法时,他们如何反应?

即使在这个早期阶段,先知穆罕默德(ﷺ)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。他的妻子 “卡蒂姐” 和他们的女儿们,以及 “阿里” 和当时还是养子的 “宰德” 无条件地接受了他的先知身份,尽管他的叔叔 “阿布·塔利卜” 会继续爱护和支持他,但他仍为先知穆罕默德(ﷺ)冒然背离他们祖先的绝对权威,而深感痛心。他的堂兄弟——”贾法尔·伊本·阿比·塔利卜”、”阿卜杜拉” 和 “乌拜达拉·伊本·贾赫什”,以及他们的姊妹 “扎伊纳布” —— 都接受了伊斯兰,但他的叔叔 “阿巴斯” 和 “哈姆扎” 并不接受先知的新身份,尽管他们的妻子已接受了伊斯兰。先知穆罕默德(ﷺ)的女婿 “阿布·阿斯” 与他的女儿 “扎伊纳布” 结婚,更是拒绝考虑这宗教。自然地,这让先知穆罕默德(ﷺ)感到苦恼。
家庭团结是一种神圣的价值,像任何阿拉伯人一样,他(ﷺ)尊重部落和氏族的长辈。他(ﷺ)期望领导力能来自高层长辈的支持,但回应他的信息的,都是年轻一代。这古兰经的启示已经开始将先知穆罕默德(ﷺ)与社会常态无形的分界,他的许多追随者,绝大部分是妇女、其他次等氏族的自由人、仆人和奴隶。故此,有些 “古莱氏” 长老,对新启示还是一无所知的时候,便已发现很多社会上的弱势社群都追随先知,从而令他们感到不快,就如先知挪亚(ﷺ)当时的情况差不多。
“弱势社群”的人并非是指全都是一些贫穷的人,这是技术性部落术语,其实是指那些次一等的部落和是指他们在社会上的卑微地位的人。

这些古兰经启示只是暴露了,这个城市的无形鸿沟。多年来,年轻人和老年人、富人和穷人、男人和女人之间出现了严重不公的鸿沟,而这些启示给穆罕默德(ﷺ)的古兰经,逐句,逐段的谴责这些不平等。

在真主的启发下,先知穆罕默德(ﷺ)重复着真主所启示的说话,从中揭示出全新的解决不公的方法,和新的生活模式。但在接受启示的过程中,是非常痛苦和艰难。他(ﷺ)曾经说过:「从没有在任何一次接收启示的过程中,不曾令我不想过,我的灵魂是否已经从我身体里被夺走了。」
有时信息很明确,他(ﷺ)几乎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大天使 “加百列”,有时候,这些启示对他来说,就像一场赋予生命的一场大雨。但大多数的时候,这神圣的声音常常是低沉而晦涩的:「有时,它对我来说就像不停摇动钟声的回响,这对我来说是最艰难的;当我意识到它们的信息时,回响才会减弱。」
他(ﷺ)不得不倾听所有事件的潜在暗涌,试图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,他(ﷺ)会因此而变得脸色苍白,有时候并会用斗篷盖住自己,仿佛要保护自己免受更大的冲击。即使在寒冷的日子里,当他(ﷺ)专心思考,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,他也会大量出汗。
在《古兰经》中,真主指示先知穆罕默德(ﷺ),要专心聆听每一句出现的章节;他必须小心,不要过早地将意思强加给每一节经文上,尤其是当它的全部意思尚未完全清楚时。因此,在《古兰经》中,真主以穆罕默德(ﷺ)为代言人,直接向麦加人民说话,就像他通过犹太族的 “希伯来” 先知,与犹太人说话一样。
因此《古兰经》的语言是神圣的,因为它以这种方式记录了真主所说的话。当先知穆罕默德(ﷺ)的同伴聆听古兰经时,他们觉得是真主与他们直接说话。像任何经典一样,《古兰经》提供了一个能接收崇高的真主教诲的平台,弥合了我们短暂又挫败的凡人世界,与神圣的真主之间的巨大鸿沟。

先知穆罕默德(ﷺ)的同伴热切地等待着每一个新的章节;他诵读后,他们会背诵,而有识之士会将其写下来。他们被这精妙的古兰经语言所感动和被触动,他们相信这只能是来自真主安拉。非阿拉伯语人士很难明白和真正欣赏这古兰经的韵律,因为这很少能在翻译中传达出来。
节文似乎不断地重复,它看似没有明显的结构,没有持续的论点或有组织的叙述。但《古兰经》并不是为了顺序阅读而设计的,在每年的斋月里,大天使 “加百列” 都会与先知(ﷺ)由头到尾重覆一次古兰经章节,在先知(ﷺ)最后的一个斋月里,大天使 “加百列” 更是与先知(ﷺ)由头到尾重覆两次古兰经章节,从最长的开始,以最短的结束,因此,变成了这个阅读顺序。而每节古兰经都包含了基本的教义,并且在任何时候,任何时代,这些重要的教训,都能适用。

与当时大多数阿拉伯人一样,先知穆罕默德(ﷺ)既不会读也不会写。 《古兰经》这个词的意思是经 “诵读”。它不是为私人阅读而设计的,像大多数经典一样,它是为了大声朗读,而声音是感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诗歌在当时的阿拉伯非常重要,这些诗人的地位崇高,是他们自己部落的发言人、社会历史学家和文化权威,多年来,阿拉伯人学会并明了如何聆听朗诵,并培养出高度复杂的批判耳朵。
吟游诗人在一年一度的贸易展览会上,会向来自半岛各地的激动的观众,高声朗诵他们的诗歌。每年在 “麦加” 郊外的 “乌卡兹” 集市上都会举办一场重要的诗歌比赛,获胜的诗歌被绣在精美的黑布上,并挂在 “卡巴” 天房的墙壁上。因此,先知穆罕默德(ﷺ)的追随者,能够在节文中听到美妙的韵律,和最重要是其有深度的内容。他们发现主题、单词、短语和声音模式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——就像音乐中的变化,巧妙地放大了原始旋律,并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复杂性。

《古兰经》刻意的重复;它的思想、意念、图像和故事,被这些内部的回声联系在一起,以指导性的重点转移来加强其中心的教导。它们最初看似将不同的独立段落联系起来,但其实是整合了节文的不同部分,和巧妙地补充了其他节文。 《古兰经》所传达的事实信息,并非可以立即理解,像先知穆罕默德(ﷺ)一样,学习的人必须慢慢地吸收它的教义;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,而古兰经丰富、隐喻的语言和韵律,帮助他们放慢了他们的心理思想过程,从而慢慢地进入了不同的觉悟意识。

真主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发出指示,其神圣的声音不断地改变它对自己的称呼—— “我们”、“祂/他”、“你的主”、“安拉” 或 “我” —— 从不同的章节里,改变 “祂” 与先知,和 “祂” 的听众的关系。真主并不是男性,也不是女性。每次诵诵古兰经或开始做任何事前,都以这样的祈祷开始:“以至仁至慈的(真主)安拉之名”

“安拉” 是一个阳性名词,但在这神圣的名字里,”至仁”(主) 和 “至慈”(主),不仅在语法上是阴性的,而且在词源上是与子宫这个词相关的,部分拟人化的女性形象几乎是所有早期章节的核心,隐喻并暗示这是指妇女怀孕或分娩;尤其对那些失去孩子的女人,以及对被失望的父母谋杀的女孩的凄美回忆。这种强大的女性存在感,在 “麦加” 对妇女咄咄逼人的父权制度中是极为显著的,故此,许多早期学者,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是最早回应古兰经信息的人之一。

在每一个早期的古兰经章节中,真主爱与人亲密地交谈,经常喜欢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祂的许多教义——“你有没有听到?” “你有否考虑吗?” “你没看到吗?”

因此,每个人都被邀请反省并自我审问,对于这些问题的任何回应,对于能思维和诚实面对自己的人,答案是可而易见的。但对于其他人,便会觉得是模棱两可的或不确定的,最主要是,给人自己沉思,打开寻找真相答案的开始。伊斯兰并不是要如其他玄学般的确定性,古兰经只希望能唤醒人们的潜意识,并能培养一种能分辨对错的意识。
先知穆罕默德(ﷺ)相信麦加正处于危机之中,因为 “古莱氏” 人不再对他们的行为负责。在大漠上,贵族们或许傲慢自大,但他却觉得对自己部落的所有成员,他都是负有责任的。然而,”古莱氏” 人忙着积累私人财富,根本没有考虑“弱者”的困境,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会产生长远的后果。为了对抗这种疏忽,古兰经教导了,每个人必须向真主解释他们的行为,必有一个 “清算日” ~ 阿拉伯语也意味着 “真相大白的时刻”。在他们死后,人类将不得不面对他们试图避免的、令人不安的现实,他们会经历一场无可避免可怕的逆转,一切看似稳固、重要和永恒的事物都将被证明是转瞬即逝的。在以下早期的古兰经撕开了这层错觉的面纱。
(81:1-9) “当太阳黯黮的时候,当星宿零落的时候,当山峦崩溃的时候,当孕驼被抛弃的时候, 当野兽被集合的时候,当海洋澎湃的时候,当灵魂被配合的时候,当被活埋的女孩被询问的时候: 「她为什么罪过而遭杀害呢?」”
太阳、月亮和星星都会消失,即使是一头怀孕的骆驼,沙漠阿拉伯人最宝贵的财产,也没有永恒的价值,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行为:
(99:6-8) “在那日,人们将纷纷地离散,以便他们得见自己行为的报应。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,将见其善报;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,将见其恶报。”
那些在当时看来不重要的事,会被证明其实是重大的; 自私和不友善的微小行为,或者相反,未经考虑的慷慨行为将成为衡量人的标准,任何人能为了真主而行这些善行:(90:13-16) “是释放奴隶,或在饥荒日赈济亲戚的孤儿,或困穷的贫民;”
都会在天堂得到永恒的奖励,但那些专注于自私获取物质财富的人,并不关心有需要的人,将在熊熊烈火中受到惩罚。但《古兰经》并不只是宣扬一种粗俗的世界末日般的地狱景象,相反地,真主用的(阿拉伯文)烈火一词,其实是反映了悲伤而不是愤怒。
其后详细阐述天堂、地狱和审判的大概状况,重要的是,古兰经大部份是以现在式、或现在进行式的文法,来迫使聆听者必须正视这些审判是临近的,必定发生在眼前的。清算的日子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事件,这也是此时此地的”真相大白的关键时刻”。试探性的、亲密的提问和使用现在式的文法,来迫使听众和提醒他们,每天都要面对自己行为的后果。当知道自己在地球上浪费了很多时间,而为时已晚而无法做任何事情时,这会是什么感觉呢?

《古兰经》坚持的问道:“你的人生,何去何从?” 人类并非天生邪恶,但人们是健忘的,而又非常渴望将这些不舒服的想法,可以抛诸脑后,所以,人们需要不断的被提醒。故此,真主常敦促穆罕默德(ﷺ)要 “提醒人们,而你所能做的就是提醒他们。”

因此,人们必须有自我意识,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他们必须培养 (تقوى‎ ) 阿拉伯读音 “德华”,这个词有时被翻译为“敬畏”,但更适合翻译为 “意识”,即每当做任何事情或要说每句说话时,都有清楚的意识,知道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,都是有把真主安拉考虑在内的。人们必须不断提防自私、不公、贪婪和傲慢。与其用对地狱的恐惧来吓唬自己,不如利用时间去思考和观察真主在大自然里慷慨的迹象,并效法祂的仁慈:

(88:17-20) “难道他们不观察吗?骆驼是怎样造成的,天是怎样升高的,山峦是怎样竖起的,大地是怎样展开的。”

整个宇宙就像一层薄纱,掩盖了它的造物主的存在。昼夜的轮流、日月的交替、赐予生命的雨水、人类的奇妙构造,都是充满着真主存在的证据。通过以持续和有纪律的方式观察这些迹象,人们便会意识到他们背后有难以表达的现实,并充满感激之情。

那段时间的 “古莱氏” 人鄙视弱者;他们认为人们的失败和贫穷,因为他们缺乏了贵族的出生,故此认为对穷人、孤儿或寡妇,他们没有义务要帮助。但是,当他们了解到自己的生命在每一刻都是依赖真主,所有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是恩典时,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弱点,他们的傲慢就会因敬畏、意识和惊叹而得到缓和。他们会放下傲慢,不再自以为所有的成就,纯粹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而得到,和放下骄傲,无论是人类还是偶像,他们都会拒

绝向任何生物低头。先知穆罕默德(ﷺ)希望麦加的每个男人、女人和孩子都能发展出发自内心的谦卑和感恩,这种感恩应该是人类应有的状况特征。

先知穆罕默德(ﷺ)不仅仅满足于只为社会外在的改革,他认为,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转变,任何改变都只会变得肤浅和短暂。故此,他们会聚在一起礼拜,透过礼拜稍稍干扰他们的日常事务,从而帮助他们记念真主安拉,这是他们的首要任务。受过 “穆鲁瓦” 洗礼的男人和女人,很难接受要像奴隶一样般卑躬屈膝,所以,有许多 “古莱氏” 人都被这种卑躬屈膝的礼拜姿势冒犯了。但是礼拜的身体常规象征着,他们整个人对真主完全投降服从(即”伊斯兰”的意思),真正的为真主在肉体上和心理上,都放下身段。 ”穆斯林” 是阿拉伯文,是指这些做出顺服的男人或女人,并以成为真主的奴隶而自豪。

其次,穆斯林社区的成员必须将他们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施舍给穷人,这种“纯粹的奉献”,消除了游牧民族的人传统慷慨只为交换条件和自我彰显形象,不再如以往般表现出鲁莽、一次性过度的慷慨,反而是为部落中较弱的成员做出了定期的帮助。新贵族不再是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做善事的人,而是那些孜孜不倦地实践行善的人,这个革新的做法,被称为心灵净化过程。通过照顾穷人和有需要的人,和解放奴隶,每天做一些小小的善举,穆斯林学会了如何拥有慈悲的美德,并逐渐获得一种负责任、关怀的精神,这种精神模仿了真主安拉的慷慨。如果他们坚持下去,他们就会清除内心的骄傲和自私,达到心灵上的完善。

三年来,先知穆罕默德(ﷺ)保持低调,只向精心挑选的人讲道,在公元615年时,真主指示他将他的信息传达给自己的族群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

Leave a Comment